一、核心指標一:研發費用——真實、合規、可追溯
政策要求:
企業近一個會計年度(通常為2024年)的研發費用需滿足以下比例之一:
• 銷售收入 ≤ 5000萬元:研發費用占比 ≥ 5%;
• 5000萬元 < 銷售收入 ≤ 2億元:研發費用占比 ≥ 4%;
• 企業若無銷售收入,則需有實際研發支出且具備研發能力證明。
評審要點:
• 真實性:研發費用須真實發生,不得虛構項目或虛增成本;
• 合規性:費用歸集須符合《研發支出輔助賬樣式(2021版)》,涵蓋人員人工、直接投入、折舊費用等六大類;
• 一致性:輔助賬數據須與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(A107012表)完全一致;
• 匹配性:研發項目應有立項文件、階段性成果或測試報告支撐。
高頻駁回原因:僅填寫總額無明細、將生產成本計入研發費用、輔助賬與稅務申報數據矛盾。
建議:提前整理2024年度研發項目清單及對應費用憑證,確保“項目—人員—費用”閉環可查。

二、核心指標二:科技人員——數量達標、身份明確、關系清晰
政策要求:
企業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不低于10%。科技人員指直接從事研發及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在職人員。
評審要點:
• 在職證明:需提供勞動合同 + 近6個月社保或個稅繳納記錄;
• 崗位匹配:人員崗位職責應體現研發屬性(如工程師、技術員、實驗員等);
• 人數計算:職工總數以2024年12月31日在冊人數為準,不含勞務派遣人員;
• 兼職人員:高校、科研院所專家可計入,但需提供聘用協議及每月≥10天工作證明。
高頻駁回原因:填報人員無社保記錄、將銷售或行政人員列為科技人員、兼職人員無有效協議。
建議:優先選擇有社保、崗位明確的研發骨干,避免“湊人數”式填報。
三、核心指標三:科技成果——權屬清晰、有效期內、與主業相關
政策要求:
企業須擁有有效知識產權(I類或II類均可),或具備科技成果轉化能力(如技術合同登記、新產品檢測報告等)。
評審要點:
• 權屬清晰:知識產權權利人必須為企業自身,不得為個人或關聯公司(除非完成轉讓);
• 狀態有效:專利、軟著等須在法律保護期內,無無效宣告或終止;
• 相關性:知識產權應與企業主營業務或研發方向一致;
• 替代路徑:無知識產權的企業,可提供近五年內簽訂的技術開發/轉讓合同(需在“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系統”備案)作為佐證。
高頻駁回原因:使用已失效專利、軟著登記人為個人未轉讓、技術合同未登記。
建議:登錄“國家知識產權局”“全國技術合同系統”核查狀態,必要時提前辦理權屬變更或合同登記。
四、評審流程與地方服務支持(以廣東為例)
廣東省2025年實行“企業自評—系統初篩—屬地審核—省級公示”四級流程。其中:
• 系統自動核驗:對接稅務、市場監管、信用中國等平臺,校驗營收、人數、信用等數據;
• 屬地人工復審:由區/縣級科技主管部門對材料完整性、邏輯性進行審核;
• 綠色通道服務:廣州、深圳、佛山等地對“專精特新”培育庫、高企后備企業開通預審輔導。
例如,廣州市荔灣區科工信局已設立“科技企業服務專員”,提供材料預審、政策匹配、系統填報指導等“一對一”服務,顯著提升入庫成功率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2025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避坑指南:這些材料不合規將被一票否決!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視頻專欄
-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