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名單折射廣東重點產業布局方向
從行業分布看,第七批廣東“小巨人”企業高度聚焦五大戰略性領域:
• 高端裝備制造:涵蓋工業母機、半導體設備、激光精密加工等“工業基石”環節;
• 新一代信息技術:包括AI芯片、智能傳感器、工業軟件、信創基礎軟硬件;
• 新材料與新能源:如高分子功能材料、固態電池、氫能儲運、光伏新材料;
• 生物醫藥與合成生物:聚焦基因治療、高端醫療器械、細胞治療及生物制造平臺;
• 綠色低碳技術:涉及碳捕集利用(CCUS)、節能裝備、循環經濟解決方案。
這些領域與《廣東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》《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》等政策文件高度契合,清晰勾勒出廣東以“硬科技+綠色化+數智化”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。

二、真金白銀支持:省級獎補政策持續優化
廣東對“小巨人”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升級。根據2025年相關政策安排,對工信部新認定的“小巨人”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,并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傾斜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前沿領域,省財政還推出“1:1配套獎補”機制——即地市給予企業獎補后,省級財政按同等金額追加支持。這一創新舉措顯著放大了地方政策效能,激勵企業向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賽道集聚。
三、“揭榜掛帥”機制打通成果轉化“最后一公里”
為促進“小巨人”技術成果落地應用,廣東省于2025年10月同步發布《關于常態化組織開展大企業“發榜”中小企業“揭榜”工作的通知》。該機制鼓勵產業鏈“鏈主”企業發布技術需求榜單,由“小巨人”等優質中小企業“揭榜”攻關,推動創新從“實驗室”走向“生產線”。這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“有技術無場景”的痛點,也強化了產業鏈協同創新生態。
四、區域協同:珠三角引領,粵東西北加速追趕
從地域分布看,深圳、廣州、東莞、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仍是“小巨人”主陣地,但政策正著力推動區域均衡發展。例如,對粵東西北地區企業提高獎補標準,并在用地、用能、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。這種“強核+擴圈”策略,既鞏固了珠三角創新策源地地位,也帶動全省產業能級整體躍升。
五、企業行動建議:把握政策窗口,錨定戰略賽道
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,第七批名單是一份“政策指南針”:
• 優先布局國家急需、廣東重點支持的“卡脖子”和前沿領域;
• 強化知識產權布局與研發投入,夯實“專業化”與“創新性”基礎;
  • 主動參與“揭榜掛帥”、數字化轉型試點等政策項目,提升政策獲得感。
 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視頻專欄
- 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        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