坑一:混淆“產品”與“項目”或“技術”,申報對象不清晰
• 典型表現:提交的是研發項目書、技術方案或服務模式,而非具體可銷售、可交付的“產品”。
• 政策要求:廣東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對象必須是已實現產業化、具有明確型號/規格、能獨立銷售的實物產品或軟件產品(如智能裝備、生物醫藥制劑、工業軟件等)。純技術服務、平臺系統、未定型樣機均不符合要求。
• 避坑建議:申報前確認產品已量產、有銷售合同/發票、具備清晰的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。

坑二:知識產權“張冠李戴”,權屬不清或與產品脫節
• 典型表現:提供的專利與申報產品核心技術無關,或專利權屬單位非申報企業(如高校、合作方持有)。
• 政策明確:所用知識產權必須由申報企業作為第一權利人擁有,且需在產品關鍵技術點中有直接應用。2025年新規特別強調“專利-產品”對應關系,要求在技術說明書中逐項標注專利支撐點。
• 避坑建議:提前梳理產品技術鏈,匹配對應專利,并在材料中繪制“技術-專利-產品”映射圖。
坑三:市場數據“模糊應付”,缺乏真實有效佐證
• 典型表現:僅寫“市場前景廣闊”“客戶反饋良好”,卻無銷售收入、用戶數量、市場占有率等量化數據;或數據與稅務申報不一致。
• 新機制預警:2025年起,系統將自動對接稅務、海關及第三方商業數據庫(如天眼查、企查查)進行交叉核驗。虛構或夸大市場表現將直接導致“信用扣分”甚至取消資格。
• 避坑建議:準備近一年產品專項銷售臺賬、增值稅發票、出口報關單、第三方檢測報告或用戶評價截圖等真實憑證。
坑四:技術描述“堆砌術語”,缺乏先進性與創新點提煉
• 典型表現:通篇技術參數羅列,未說明“比同類產品強在哪”“解決了什么行業痛點”。
• 評審重點:專家關注的是技術突破性、行業領先性及不可替代性。需明確對比國內外同類產品,突出本產品的創新維度(如效率提升30%、能耗降低50%、填補國內空白等)。
• 避坑建議:采用“問題—方案—效果”結構撰寫技術說明,并附第三方查新報告或權威機構鑒定意見。
坑五:忽視“綠色低碳”與“安全合規”新要求
• 2025年新增紅線:產品若涉及高污染、高能耗、數據安全或倫理風險(如AI算法、生物技術),需提供環評、能效標識、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備案或倫理審查文件。未提供者一票否決。
• 避坑建議:提前自查產品所屬領域是否涉及新增合規要求,及時補辦相關證明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不是普通“高新”!廣東名優高新技術產品含金量有多高?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視頻專欄
-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