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紅線:獎項錯報=形式審查“一票否決”
根據2025年提名新規,所有項目在形式審查階段將接受“成果屬性智能初篩+專家復核”雙重把關。若系統判定:
• 申報技術發明獎,但成果無核心發明專利或僅為技術集成;
• 申報科學技術進步獎,但成果屬于全球首創、具備完整知識產權體系;
• 將被認定為“獎項類別選擇嚴重不符”,直接終止評審流程,且不接受修改或轉報。這意味著,填錯獎項,連進入專家評審的機會都沒有!
二、發明獎 vs 進步獎:關鍵區別在哪?

三、真實淘汰案例警示
案例1:某高校AI算法項目
• 成果:基于開源框架優化的醫療影像識別系統,已在10家醫院部署。
• 錯誤操作:因擁有2項軟件著作權,誤報“技術發明獎”。
• 結果:初審被退回,理由:“屬技術集成與應用,無原始發明特征,應報進步獎”。
• 教訓:軟件著作權≠發明專利;應用型成果不宜報發明獎。
案例2:某企業高端裝備項目
• 成果:自主研發的精密減速器,獲5項發明專利,尚未大規模量產。
• 錯誤操作:為“提高成功率”降級報“進步獎”。
• 結果:評審專家指出“具備明顯發明屬性,錯報獎項”,建議次年重報發明獎。
• 教訓:原創性強的成果報進步獎,反而可能被認為“低估創新價值”。

四、申報前必做三步自查
1. 成果定性會診
組織技術、知識產權、科研管理三方專家,明確成果屬于“原創發明”還是“集成應用”。
2. 對標《提名指南》負面清單
2025年指南明確列出:“將應用推廣類成果申報技術發明獎”屬于“不予受理情形”。
3. 核查知識產權與應用證據匹配度
• 若發明專利少、應用案例多 → 選進步獎;
• 若專利體系完整、應用尚在驗證 → 選發明獎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