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一張圖看懂2025國家科技獎勵體系

說明:
•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:授予個人,每年不超過2名,代表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;
•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:授予外籍專家或組織,表彰對華科技合作貢獻;
• “三大獎” 是科研單位、企業申報的主體,均面向具體科技成果。
二、三大獎核心區別:定位、對象與評價標準

關鍵提示:
• 企業不能申報自然科學獎(除非有重大基礎研究成果);
• 技術發明獎強調“前所未有”,進步獎強調“落地見效”;
• 同一成果不得同時申報多個獎項,需根據創新本質精準定位。
三、2025年新變化:邊界更清、要求更嚴
1. 成果屬性“歸類審查”強化
提名系統新增“成果類型智能初篩”模塊,若申報材料與獎項定位明顯不符(如將應用推廣項目報自然科學獎),將直接退回。
2. 進步獎不再“包羅萬象”
過去部分單位將技術發明類成果“降級”報進步獎以提高成功率。2025年起,評審組將嚴格核查是否具備“發明屬性”,若屬原創技術,應優先申報技術發明獎。
3. 交叉成果需明確主創新點
對于融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的項目(如AI算法+醫療診斷),須在提名書中清晰界定主創新屬性,并選擇對應獎項,避免“兩頭不靠”。
四、常見誤區澄清
誤區1:“科學技術獎”是一個具體獎項。
正解:它是國家五大科技獎項的統稱,不能作為具體獎項名稱使用。
誤區2:進步獎門檻低,適合“保底申報”。
正解:2025年進步獎強調“解決國家重大需求”,對應用實效和推廣規模要求極高,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其他獎項。
誤區3:獲獎名稱可自行簡化為“國家科技進步獎”。
正解:官方規范名稱為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”,簡稱須經批準,正式文件中不得隨意縮寫。

五、申報建議:先定性,再凝練,后申報
第一步:成果定性
組織專家論證成果屬于“科學發現”“技術發明”還是“推廣應用”;
第二步:對標獎項
對照2025年各獎項《提名工作指南》中的“不予受理情形”自查;
第三步:精準凝練
按所選獎項的評價維度撰寫提名書,突出對應核心價值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