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總體原則不變,但審核導向更重“真實性”與“創新實效”
國家規定的高新企業認定八大基本條件(如注冊時間、知識產權、技術領域、研發費用、科技人員、高新技術產品收入、創新能力評價、無重大違法)未作結構性修改,但2025年廣州在執行層面強化了以下導向:
• 強調“四鏈融合”:技術鏈(知識產權)—產品鏈(高新產品)—資金鏈(研發費用)—人才鏈(科技人員)需邏輯自洽;
• 嚴查“突擊申報”行為:對申報前6個月內集中申請知識產權、突擊歸集研發費用的企業重點核查;
• 鼓勵“高質量創新”:發明專利、PCT國際專利、標準制定、首臺套裝備等高價值成果權重提升。

二、2025年廣州高新認定五大關鍵調整詳解
1. 研發費用歸集:強調“輔助賬+專項審計”雙驗證
• 調整內容:企業須提供規范的研發費用輔助賬,并與專項審計報告、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保持一致;
• 新增要求:審計報告需列明每項研發項目的費用明細,不得僅匯總總額;
• 風險提示:稅務加計扣除金額與高新申報研發費用差異超過20%,需提供合理說明,否則可能被質疑真實性。
2. 知識產權:從“數量達標”轉向“質量+關聯性”
• 調整內容:明確要求知識產權必須對主要高新技術產品(服務)發揮核心支持作用;
• 細化標準:
?、耦愔R產權(發明專利等)可多次使用;
?、蝾愔R產權(實用新型、軟著)僅限使用一次,且同一技術方向的軟著最多計2項;
• 特別提醒:純外觀設計專利、與主營業務無關的通用技術專利,不再計入有效知識產權。
3. 高新技術產品(服務)收入:需提供“技術說明+收入證明”雙材料
• 調整內容:企業須對每一項高新產品(服務)撰寫技術說明文檔,闡明其核心技術及對應知識產權;
• 收入佐證:除發票外,鼓勵提供銷售合同、檢測報告、用戶驗收單等;
• 審核重點:高新產品收入占比雖達60%以上,但若技術說明模糊、無知識產權支撐,仍可能被否。
4. 科技人員界定:社保、個稅、崗位職責需“三一致”
• 調整內容:科技人員不僅需占職工總數10%以上,還需滿足:
社保由申報企業繳納;
個稅申報單位與企業一致;
崗位職責明確包含研發或技術創新內容;
• 禁止情形:將銷售人員、行政人員臨時歸為“科技人員”以湊比例。
5. 創新能力評價:評分細則更透明,成果轉化要求提高
• 調整內容:廣州市參照國家評分標準,首次在內部審核中明確四大維度權重:
知識產權(30分)
科技成果轉化能力(30分)
研發組織管理水平(20分)
企業成長性(20分)
• 新增要求:近3年科技成果轉化平均每年不少于5項(即總數≥15項)為優,低于5項將影響整體評分。
三、廣州特色支持政策同步升級
為提升企業申報質量,2025年廣州推出多項配套服務:
• “預評+輔導”機制:通過“廣州科技大腦”平臺提供在線自評與專家預審;
• 區級培育庫聯動:黃埔、天河、荔灣、南沙等區建立高新后備企業庫,提供一對一輔導;
  • “科技型中小企業—高新企業”銜接: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,可優先享受政策解讀、材料預審等服務。
 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廣州高新企業認定條件中的“隱形門檻”,你踩雷了嗎?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視頻專欄
- 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        






